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产品技术
2492
日本制出高效分解DDT等剧毒氯化物的催化剂
日本研究人员新开发出能在紫外线照射下高效分解DDT等剧毒有机氯化物的催化剂,可望用于生产土壤和水质净化剂。据《日经产业新闻》18日报道,日本九州大学教授久枝良雄等利用维生素B12的脱氯作用,研发出了这种“维生素B12-氧化钛混合催化剂”,并证实它能迅速分解水中的DDT等剧毒有机氯化物。久枝良雄和助手准备了30升含30克DDT的酒精溶液,向溶液中添加2毫克这种
2006.01.19
光固化技术发展呈现七大热点
光固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材料表面处理技术,自上世纪60年代实现产业化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它的高效、优质、环保、节能等特性,使光固化产品的应用日益广泛。近来业界为了克服光固化技术的一些弊病,们采用不少新技术研究开发了多种新产品,使光固化技术和产品以7大热点为代表取得了很大进展。首先是活性稀释剂。作为光固化材料的重要组分,它不仅溶解和稀释低聚物、调节
2006.01.18
加研发石墨环氧化合物探测技术
最近,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机械工程系在加拿大创新基金帮助下,开展“探测材料疲劳技术”研究并取得了成功。据专家介绍,这一技术可帮助飞机制造业能更好地了解设计和制造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其应用是将光纤传感器嵌入石墨环氧化物合成层状材料中,这个传感器系统中的单个微细光纤同时发挥检测温度和形变功能,因此能实时探测合成材料的疲劳状态,以了解结构中裂缝产生和发展状况,
2006.01.17
河南登封电厂研发出电热法生产铝硅合金技术
国家第一批重大高新技术火炬计划项目电热法生产铝硅合金技术近日由河南省登封电厂集团自主研发成功。该集团铝合金有限公司成功用低品位铝土矿冶炼出铝含量55%的初始铝硅合金。据悉,该项技术不但填补了我国铝冶炼新技术的空白,在亚洲亦属首创。电热法生产铝硅合金技术是国际公认的优于电解铝的铝冶炼新技术,曾被列入国家六五、七五攻关计划,但未获成功。河南是铝钒土资源大省,已探
2006.01.13
福州大学研制成功新型纳米同体超酸光催化剂
福州大学日前研制出纳米同体超酸光催化剂。采用这种催化剂,应用光催化技术,在处理有机污染物时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1998年起就丌始研究光催化剂。经过多年攻关,终于研发成功纳米固体超酸光催化剂。该催化剂催化活性高, 深度氧化力强,抗湿性好,杀菌力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其工业产品6201型固体超强强酸光催化剂各种性能显著优于国际
2006.01.13
环保型阻垢剂聚环氧丁二酸作用好
在涉及水处理的各个领域中,结垢都可给生产带来严重的后果,如降低生产能力甚至引起停工。因此工业水的阻垢处理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利用加阻垢剂进行阻垢处理是众多阻垢方法中的相对方便和高效的一种方法,日前业界发明了一种环保型阻垢剂:聚环氧丁二酸。无磷无氮环保型阻垢剂聚环氧丁二酸,是一种含醚键及羧基的均聚物。它用马来酸酐为原料,经过碱水解后再环氧化形成环氧丁二
2006.01.10
克莱恩推出新型磷系阻燃剂
德国克莱思(Clariant)公司最近推出一批以含磷化合物为主成分的磷系阻燃剂新品,其牌号为Exolit OP 1312和OP 1311,据专家介绍,它特别适用于不饱和聚酯和环氧化合物凝胶涂料。作为磷系无卤阻燃剂,这2个新产品的特点是耐漏电起痕指数(CTI)高达600V,且密度低,为使配混料达到UL94V.0级阻燃性或灼热电阻丝燃烧性指数(HW1)达960℃
2006.01.10
化工领域传统催化剂材料和反应技术实现突破
在世界化工领域沿用了80多年的传统催化剂材料和反应技术在我国实现突破。我国石化科技工作者历经二十年研究开发的“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项目推动了世界化学工业技术的跨越式进步,获得了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唯一的一等奖。“20多年来,世界范围内非晶态化工催化剂的相关研究始终徘徊不前,我们的研究完全打破了传统化工催化剂和反应技术的科学基础
2006.01.10
湖南研制出一种可降解膜水稻控释肥料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研制出一种可降解膜水稻控释肥料,该成果属农业技术类研究成果,成果可在我国水稻种植区普遍应用,无副作用。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利用天然、半天然高分子材料为包膜主成分,采用自行研制的流化态双喷床包膜新工艺,研制成可在30-330天内人为控制肥料养分释放的可降解膜控释肥料,该控释肥料无毒、施入土壤后的2年内完全降解,无残留,能减少肥料对大气、土壤
2006.01.04
甲壳质生产废水处理及回收技术研究取得成果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鹏程研究员承担完成的山东省科技兴海项目“甲壳质、壳聚糖生产废水处理及蛋白和虾青素回收技术开发”,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成果鉴定与验收。该项目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一是在虾青素的回收提取中,利用混合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可实现虾青素快速有效的得到回收,而且得到高含量的游离虾青素。二是在蛋白质的回收提取中,利用自行研制的
2005.12.30
我国研发出新型采油材料和技术
“三采”技术是提高石油采收率、充分利用和挖掘老油田现有资源、稳定石油产量的重要手段,对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我国主力油田大部分进入高含水(90%以上)和高采出程度(20~35%)的特点,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吴飞鹏领导的光聚合与高分子材料研究组在深入了解我国油田的地质特征、油藏特性以及开发历程的基础上,经过三年的艰
2005.12.29
多氟多化工自主研发出无水氟化铝新工艺
“我们公司的年产3万吨无水氟化铝项目是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基础上自主研制开发的无水氟化铝新工艺。在今年上半年工程流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我们多方筹集资金1500万元,保证了该项目的正常进展。”昨日上午,在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看着正在加紧施工的氟化铝土建工程,该公司董事长李世江一脸的自豪,“经过我们和建行焦作市分行的努力,11月23日,建行河南省分行同意
2005.12.23
异丙醇生产新工艺在山东试车成功
日前,我国首套中压丙烯直接水合生产异丙醇工业装置(年产3万吨异丙醇)在山东一次试车成功,产品质量达到国标优级品。该装置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提供设计工艺包(SHSG-052-2003)和工业催化剂、东华工程公司承担工程设计。此次开车成功标志着由大连化物所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丙烯直接水合生产异丙醇技术和催化剂在工业应用方面取得突破。预计今后几年内会有
2005.12.20
近日清华大学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开发成功
由清华大学研制开发的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B),从原理上避免了正负电池间不同种类活动物质相互渗透产生的交叉污染,可以满足社会对持续、稳定、可控的电力能源需求。据介绍,由于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随着时间变化其能量密度发生显著变化,引起发电装置的功率输出存在大幅度波动,难于满足社会对持续、稳定、可控的电力能源需求。该产品通过不同价态的钒离子间相互转化实现电能
2005.12.19
管道补强修复全程新技术问世
集管道补强修复全程功能的新型技术“管道检测、适用性评价和补强修复技术开发及其应用”,日前荣获2005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二等奖。该技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赵新伟、白真权、罗金恒等人完成,应用的主要对象是环氧树脂玻璃钢和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管道。该项目针对我国油气管道特点,将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进行了系统性的理论探索、技术开发
2005.12.15
开发绿色的固体酸催化剂烷基化技术获得进展
烷基化技术的长远目标是开发固体酸催化剂工艺,它可望与传统的HF和H2SO4法相竞争。虽然迄今工业化实践尚未成功,但已有两种新的技术将推向工业化。2005年初,鲁姆斯公司与雅宝公司和富腾(Fortum)石油公司合作,完成了新的烷基化工艺(称为AlkyClean)的验证,它使用专有的沸石催化剂(原由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开发)与新的反应器系统相链接,生产的烷基化油质
2005.12.14
我国稀土助剂开发项目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国内塑料助剂行业首个被列入“863”计划—“用于高分子材料的新型高效多功能稀土助剂开发项目”,近日在北京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这标志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多功能稀土助剂研发向纵深迈出重要一步。该项目由广东炜林纳功能材料有限公司、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和北京市化工研究院共同承担。我国稀土助剂研究过去主要集中在PVC用热稳定剂方面,而该项目突破了聚
2005.12.13
燃料电池用含氟质子交换膜研制通过专家验收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研究项目--燃料电池用含氟质子交换膜的研制,日前通过了中国科学院专家组的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燃料电池用含氟质子交换膜是制作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其研究开发意义重大。该项目经过四年的研究,比较好地完成了项目总体目标要求,建立了生产含氟质子交换膜的20升聚合及磺化反应装置的中试设
2005.12.09
水污染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通过鉴定
12月5日,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承担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环境水体污染的在线监测技术研究”中子课题“水体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与系统研究”通过鉴定。专家评价,该系统填补了国内水体污染非接触在线检测系统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拓展技术应用范围,加快产业化进程。“水体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与系统研究”总体方案和技术路线新颖
2005.12.09
硝基芳烃化合物生物降解机理的研究取得进展
日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环境生物技术中心在硝基芳烃化合物生物降解机理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已被美国微生物学会杂志Applied &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接受发表。该研究成果是在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完成的,研究组对该类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和治理技术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在国内外重要科学期
2005.12.08

125页,当前第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