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产品技术
2494
我所在高负载大倍率锂硫电池的正极异质掺杂骨架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移动电子设备、低排放电动车和智能电网等应用对储能体系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人们不断探索能够超越现有锂离子电池的新型电池体系。基于多电子转换反应的锂硫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2567 Wh/kg)和资源丰富性而展现出不凡的潜力。然而,单质硫及其放电产物(Li2S2/Li2S)的绝缘性、充放电过程中由可溶多硫化锂引起的“穿梭效应”、电极体积膨胀等缺点极大
锂硫电池
2019.09.06
科学家实现石墨烯纳米结构原子级精准的可控折叠
探索新型低维碳纳米材料及其新奇物性一直是当今科技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之一。二维的石墨烯晶格结构被认为是其他众多的碳纳米结构的母体材料。例如,将石墨烯结构沿着某一方向卷曲可以形成一维的碳纳米管,将具有五元环和七元环石墨烯结构弯曲成球型结构即可形成富勒烯。石墨烯在未来纳米学器件的应用,需要构筑具有三维形貌与精确复杂的新型功能化石墨烯纳米结构。目前在单原子层次上精准
吉林大学预测一种富氢超导体有望在200℃下工作
记者从吉林大学物理学院马琰铭教授团队获悉,该团队使用自主研发的晶体结构预测方法(CALYPSO)提出,一种经过压缩的富氢化合物可在高达200℃的温度下无电阻导电。如果这一预测在实验中得到证实,这种材料将与所有其他已知的超导材料形成鲜明对比——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超导体必须在室温以下冷却才能工作。团队成员刘寒雨教授对记者解释说,超导体一般都在较低温度下工作,这限
超导体
2019.09.04
茂名检测院4项科技成果顺利通过鉴定
8月12日和17日,由茂名市机械工程学会组织举办的科技成果鉴定会在茂名检测院会议室顺利召开。评审小组由来自东莞检测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石化茂名分公司、茂名威特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各行业的专家组成,共完成4项科技成果鉴定。茂名检测院申报的科技成果项目分别是《超设计使用年限的压力容器检验检测技术研究与评价》《提高γ射线探伤灵敏度的方法及工程应用》《液化石油气瓶
珠海检测院两项科研项目鉴定为国内先进
8月1日,珠海检测院《基于固态连接工艺的PE管热熔摩擦装置及接头性能研究》和《基于激光跟踪技术的起重机械检验仪器的研制》两项科研项目通过了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的鉴定,被评为国内先进水平。会议现场《基于固态连接工艺的PE管热熔摩擦装置及接头性能研究》项目将摩擦焊技术与热熔焊技术相结合,不改变热熔焊接的工艺过程,仅通过在两待焊P
构建稳定异质结结构提高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稳定性
拥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却天生体格“柔弱”,这是光伏新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所面临的“成长的烦恼”。 8月16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韩礼元团队的研究成果-《稳固结构柔弱的钙钛矿半导体异质结》。韩礼元团队通过构建稳定异质结结构,在保证高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对促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化
青岛能源所制备出新型纳米液态金属电子墨水和智能柔性导电器件
随着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柔性电子器件的需求与日俱增。柔性电子技术需要电子器件具有柔性、可拉伸性、生物相容性等诸多新特性。液体金属(Liquid Metal, LM)完美结合了液体的形变能力与金属的导电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是理想的柔性电路材料。然而,LM表面张力极大(例如镓铟合金(其中74.5 wt% Ga
我国成功研发港机疲劳裂纹在线监测仪 安全作业有保障
近日,珠海检测院在原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研项目《基于压电阻抗技术的大型港机疲劳裂纹在线监测研究及装置开发》基础上,成功研发出大型港机疲劳裂纹在线监测仪。广东省沿海的气候较为恶劣,大型港机在长期服役过程中易出现疲劳裂纹,其萌生及扩展会最终导致整机的失效,如何对整个过程进行在线动态监测是行业内存在的难点。该项目从压电阻抗技术在大型港机疲劳裂纹的在线监测的应用场
珠海检测院研发的“多功能电梯液压缓冲器检测仪”取得丰硕成果
珠海检测院研发的“多功能电梯液压缓冲器检测仪”属于原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立项项目《多功能电梯液压缓冲器检测仪的研发》的研发产品,项目申请了2件发明专利(授权1件)、获得3件实用新型专利和1件外观专利,1件软件著作权,发表了2篇国内学术论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于2019年8月通过了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的鉴定,项目成果具有创
国内首创沥青快速分析仪试用成功
日前,由燕山石化与北京化工大学共同开发的环保型沥青多指标快速分析仪完成交接,并试用成功,取得关键性成果。据悉,该仪器为国内首创,在沥青性质分析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开发成功后不仅可大幅提高沥青调和效率和沥青质量,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并能指导催化裂化装置优化运行、挖潜增效,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世界第一,每年公路新建、翻修需要高等级道
理化所成功制备新兴二氧化碳光还原催化剂
在自然界中,光合生物能够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该过程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受此启发,利用可见光还原的方式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或太阳能燃料(如CO、HCOOH、CH3OH、CH4等)受到了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也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
深圳先进院长效锂金属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8月21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光子信息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电化学团队在长效锂电金属池方向获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快速模板化制备激光诱导石墨烯用于高稳定性快速形核锂金属电池》(Facile Patterning of Laser-induced-Graphene with Tailored Li Nucleation Kinetics for Stab
便携离子阱质谱仪现场快速鉴定混合毒品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快速分析与检测研究组研究员李海洋和侯可勇团队与云南警官学院毒品分析及禁毒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合作,研制了一种可以快速同时检出易挥发和难挥发毒品混合物的离子阱质谱仪,该仪器对于芬太尼类等难挥发毒品的检测灵敏度达到了50pg,相关研究成果以全文的形式发表于《美国分析化学》(Anal.Chem,2019)杂志上。打击毒品滥用长期以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高灵敏度和低检测极限的X射线探测器
X射线高灵敏检测在医疗、安全和工业检测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如应用在X光胸透、CT成像以及机场的X光安全检查等。X射线通常的探测方法是先利用闪烁体将X光转化为可见光,再通过常规的硅基可见光探测器探测,这种间接探测的方式一方面效率不够高,另一方面发光的闪烁体很厚,其成像分辨率受到光学串扰的限制。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的支持下,浙江大学杨旸课题组报
我国成功研制出双光子-受激发射损耗(STED)复合显微镜
近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的支持下,由苏州国科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吉林亚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数字诊疗重点研发专项(项目名称:双光子-受激发射损耗(STED)复合显微镜)获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国内外首台双光子-STED复合显微镜样机,各项指标均满足项目要求。项目组完成了显微镜系统中核心部件的
显微镜
2019.08.15
物理所在聚合物固态钠电池研究中取得进展
固态电池是发展下一代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关键技术。在发展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中,聚合物电解质由于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有利于在电极与电解质之间形成良好的界面接触,能够承受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形变,且质量轻、易于加工,适合大规模生产,受到学术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聚合物固体电解质(SPE)传统制备工艺流程通常是溶液溶解浇筑-自然风干成膜-真空高温烘干去溶
上海硅酸盐所在高性能锂氧气电池研究中取得进展
锂金属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和金属电极中最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在锂氧气、锂硫、固态锂金属电池等高比能储能体系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在锂金属面临的一些主要挑战中,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的生成以及无枝晶的锂沉积在其中占据了主要地位。SEI膜的组分是决定锂金属负极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合理控制有机-无机复合的SEI膜中的有机成分,以及研究SEI膜在
我国磷与稀土资源分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和神奇的“新材料宝库”,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高新技术和国防尖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可缺少的战略物资。稀土金属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电子、石油化工、冶金、机械、能源、轻工、环境保护、农业等十多个领域,发挥着现代工业“维生素”的作用,产生出巨大的辐射经济效益,国际上称这些技术为“稀土依赖性技术”,即没有材料可以替代稀土材料来实现这些重
稀土
2019.08.13
深圳先进院等研发出具有双离子电化学活性的新型锂电正极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及其团队成员联合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教授Lightfoot、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教授孙成华、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研究员成会明等,成功研发出一种具有阴阳离子双重电化学活性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这一工作对基于多电化学反应活性中心的新型储能器件及相关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相关研究成果An
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兼具变色和变形性能新型材料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1日发布消息称,该院一个科研团队通过模仿变色龙、蛇等生物,研制出了一种能够根据需求变色和变形的新型材料,有望应用于机器人领域。该研究成果7月31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细胞》旗下的材料学专业期刊。据该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杜学敏介绍,变色龙的皮肤中存在许多规整排列的纳米颗粒,当皮肤舒张或收缩时,纳米颗粒

125页,当前第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