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动态
中国经济内在上升动力强劲
2003.07.01   点击465次

受非典冲击,中国经济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现在,上半年过去了,中国经济情况怎样?下半年趋势如何?今起本报与国家信息中心联合推出2003宏观经济年中分析系列报告,从财政、金融、投资、消费、地区与行业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中国经济的走向进行全方位分析。

宏观经济年中分析系列报告是本报与国家信息中心的合作课题,自去年起每年年中都要解析当年的热点话题。今年的首份报告认为,尽管有非典的冲击,但中国经济依然保持高增长、低通胀和国际收支顺差的发展态势。相比往年,今年的就业形势和农民增收问题很严峻。下半年应在确保非典疫情不反弹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正常经济秩序,实行扩大就业优先、金融政策稳定、远近目标兼顾、投资调控有方的宏观调控政策。

上半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实际表现看,非典疫情冲击虽然使中国经济蒙受了不小损失,但并没有改变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格局。

1、党中央、国务院采取果断措施控制疫情并对受冲击较重行业的支持政策减轻了非典的不利影响

非典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从容应对,采取果断措施,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由于政策措施得力,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抗非典工作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疫情较快得到控制。对非典期间受损较大的行业及时出台了各种援救政策,行动之快深得民心。总体上,疫情发生后国内经济社会保持稳定,工农业生产基本上顺利运转。4、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虽然分别比上月减慢2个和1.2个百分点,但1至5月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仍然高达15.9%,比上年同期高出4.3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仍然处于高速增长区间。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得到国际社会肯定,绝大多数跨国公司和著名投资银行对中国经济前景保持乐观预期。

2、中国经济当前处于扩张期,强劲的经济内在上升动力部分抵消了两大冲击的负面影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来临时,我国经济恰好开始进入收缩期,经济增长自身存在内生性减速趋势,对外来冲击的抵抗能力较弱。从去年开始,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扩张期,内需外需增长率逐季提高,现实经济增长率逐步向潜在增长率水平靠拢。特别是今年一季度GDP增长9.9%,增幅达到近6年来的最高水平。已达10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巨大扩张惯性能够抵抗较大外来冲击。较高的外汇储备水平使中国应对国际油价波动的能力增强,充足的产业供给能力和雄厚的财政实力也为抗击非典提供了坚实的物质、资金保障,因而,两大冲击未能改变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态势。

3、社会投资全面复苏,投资增长动力机制开始转换

我国政府连续实行6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对自主性增长机制的引导已见成效,累积政策效应释放今年更加明显。从投资来源看,前几年一直是国家预算内投资增幅高于投资总额增幅。2002年1至11月份,国家预算内投资增长41.6%,投资总额增幅为28.6%。今年这一格局出现变化,1至4月份,国家预算内投资增长21.4%,投资总额增长44.2%。其中,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和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增长45.3%、52.9%和53.0%,明显高于政府投资增幅,投资增长的动力机制已经开始从政府投资为主向企业投资为主转换。5月份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5%,反而比4月份加快5.6个百分点。其中更新改造投资增长48.9%,比上月加快24.5个百分点,表明企业进入设备更新加快期。1至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7%,居近年来的历史高位。我国社会投资自主性增长机制的初步形成是我国抵御两大冲击的主要有利因素。

4、虽然居民消费需求受非典直接冲击很大,但消费结构升级仍是我国国内支柱产业高速增长的最大动力

2002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汽车、旅游、消费类电子通讯产品、教育和文化体育休闲等主要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消费结构升级的长期趋势逐步确立,引导房地产、汽车、电子、通信、旅游等行业增速加快,并带动机电、化工、冶金、建材、交通运输、电力等一大批关联产业走出低谷。消费结构升级成为拉动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持久动力。非典对消费需求的负面影响是暂时的、有限的,支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基本因素没有改变。1至5月,全国轿车销售68.63万辆,同比增长82.75%,私人购车比重明显上升。即使在非典疫情影响较大的5月份,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汽车和电子通讯器材等商品销售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分别为61.6%和63.3%。1至4月份商品房销售额增长46.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3.5%,销售增幅高于投资增幅13.1个百分点。

5、非典对投资的结构性矛盾起了逆调节作用

当前,社会投资积极性得到恢复,投资需求增长很快。1至5月份,全国新开工建设项目(不包括房地产开发、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34343个,同比增加7270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2252亿元,增长68.7%。投资资金供应比较充足。1至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到位资金13443亿元,同比增长46.3%。地方政府加快城市化建设的热情不断升温,虽然出台了控制过快、盲目开发土地的有关政策,但全国土地开发面积增长仍然较快。1至4月份,全国累计完成土地开发面积39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1%。在投资高速增长中,投资领域结构性问题进一步显现。部分地区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增幅过高、结构不合理、土地供应过量、价格上涨过快的现象。一些高耗能的工业产品超常发展;个别地方在政府保护下盲目上马一些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需求的热门项目;有些国家明令禁止的五小工业又死灰复燃。而且,这些过度投资中很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一旦市场需求变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又会重新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非典疫情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并没有起到正向调整效果,相反却出现了逆调节现象。政策上鼓励加快发展的社会服务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恰恰是受非典冲击最大的行业,一季度出现投资增长过快、希望适当调控的行业反而受非典冲击相对较小。因此,非典虽然使总体经济增长率略有回落,但没能解除投资中的结构性隐忧。一些产业投资高增长,既有前几年设备更新投资增幅过低,导致今年设备集中更新升级的恢复性增长合理因素,也有低水平产能过度扩张的不合理因素。因此,对投资领域各行业结构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调研,必须在保护和鼓励投资合理增长的同时坚决控制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下半年:应实行扩大就业优先、金融政策稳定、远近目标兼顾、投资调控有方的调控政策

下半年,国际国内有利于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因素较多,如果非典疫情不出现反弹,非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将主要反映在二季度和三季度,四季度有望逐步减弱。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初步测算,国内生产总值二季度增长8.3%,三季度增长7.5%,四季度增长7.8%,全年经济增长率约为8.3%左右,高于去年8%的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1%左右,进出口贸易仍可实现150亿美元左右的顺差(比去年减少150亿美元),但城镇登记失业率可能略为突破4.5%的调控目标。

非典疫情发生后,出现了经济增长率回落,但投资增速反而加快,投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的新情况。制止经济增长率回落的短期目标与提高投资增长质量的长远目标存在一定矛盾,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根据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和下半年经济走势预测,针对当前就业、投资方面的突出问题,建议下半年采用扩大就业优先、金融政策稳定、远近目标兼顾、投资调控有方的宏观调控政策。

1、实行就业优先的调控政策

(1)今年财政增支减收因素较多,但在下半年资金安排上仍要坚持就业优先政策。财力再紧张,也要确保已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建议公职人员加薪计划下半年暂不执行。政府出资,动员企业和社会,联合组织开发社区新的公益性岗位,帮助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因疫情影响失去工作的人员再就业。

(2)在确保疫情不反弹、按需有序的原则下,组织好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非常时期对城市需要的返城民工不应再增加他们的体检费等新的费用负担。要切实保护农民务工合法权益。制定农民务工权益保障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严惩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保证其合法劳动收入。

(3)应指导和帮助受冲击较大的行业制定重振计划。为疫情过后迅速恢复原有就业岗位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做好信息、培训、资金等多方面扶持工作。

(4)应出台一些非常时期减少失业的特别措施,引导和适当干预企业的裁员行为。应要求正常生产的企业在非常时期不能裁员。对受影响半停产的企业,鼓励采取减薪不减员的办法,企业与职工共度难关。对坚持不裁员的企业,确实无法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时,应允许企业延缓一段时间缴纳失业保险费,缓缴期间不收滞纳金,也不影响职工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5)确保民营企业也能享受就业方面优惠政策待遇。鼓励民营企业更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

2、保持松紧适度的金融政策,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今年上半年,居民储蓄过快增长,造成了广义货币M2增长过快。同样,储蓄存款的过快增长对商业银行形成加快发放贷款的现实压力。同时,外汇占款增长过快造成基础货币投放较多。面对广义货币、贷款规模和基础货币增长偏快的被动局面,为防范远期通货膨胀率上升,央行频频发行短期票据,实行正回购操作,使基础货币投放速度急剧下降,已经由去年底的11.9%下降到5月末的5%,由此造成我国国有独资银行超额储备率降至3.5%,比上年同期低4.1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超额储备率为4.3%,比上年同期低7.6个百分点。由于隔夜拆借市场不发达,我国的商业银行需要4%至5%的超额储备率应付日常的资金交易。中央银行可能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作用较强的货币政策工具。如果存款准备金率由目前的6%提高到8%,必然将影响商业银行未来几个月的贷款增加,企业存款水平可能下降较快,结果可能是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较快下降,但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受居民储蓄高增长影响而下降有限,货币流动性进一步下降。

当前,国际上存在世界性通货紧缩趋势,我国生产资料价格增幅开始明显趋缓,居民消费价格刚刚扭转负增长局面,从价格水平变动趋势看,维持目前松紧适度货币政策仍有较大操作空间。要吸取日本1994年对经济形势和通货膨胀率走势判断失误使扩大内需前功尽弃的教训。我国目前经济增长需求结构中存在投资、消费一强一弱的结构性偏差,如果消费需求不能有效启动,新增生产能力过剩将导致长期通货紧缩压力。从远期看,我国通货紧缩的压力大于通货膨胀压力。

在非典对经济增长与就业的负面影响尚未完全释放的情况下,为保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货币政策的总量操作不宜继续采取紧缩举措。建议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应保持相对稳定,将工作重点转向调控贷款结构上。

(1)中央银行的货币总量政策应保持相对稳定。当前,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的是广义货币,而与居民和企业的有效需求相对应的狭义货币增速相对较低。货币流动性下降对经济增长不利。而货币供应量政策调控方向应是努力将全年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维持在18%左右,适当控制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提高货币流动性水平,使货币供应更多满足经济增长的实际需要。尽管一些行业和地区存在投资过热现象,但这并非总量问题主要是结构问题,不能采取总量收缩的方式来解决。因此,为避免货币供应与贷款投放的大幅波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出台时机选择要慎重,正回购的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要适当。

(2)加大结构政策调控力度。更多采取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配合投资政策导向,积极引导贷款投向,促进投资结构调整。区别对待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建议赋予各个大区分行更大的自主权,允许中西部大区分行掌握更大的贷款利率下浮空间,东部大区分行掌握更大的贷款利率上浮空间,促使不同地区的官定利率更快地趋近市场真实利率水平,为利率市场化的最终实现做准备。

(3)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要考虑尽快出台允许和鼓励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以便提高商业银行增加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票据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继续运用再贷款支持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扩大中小企业融资;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入股中小商业银行,扩充中小银行资本以及大量建立中小商业银行。

(4)采取综合措施,适度分流居民储蓄。我国居民储蓄的高增长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客观上起到对社会保障补充的社会稳定器作用。但居民储蓄不能有效向消费分流、向投资转化。不仅不利于我国内需不足问题的解决,也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不断加大。我们要重视居民储蓄高增长的负面作用,充分考虑其特点,适度分流。短期内,可以对储蓄利息收税采取累进税制,即储蓄金额越高,适用税率越高,还可允许商业银行对大额储蓄(如50万元以上)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此外,还应通过金融工具创新,允许经济发达城市或地区发行市政债券、具有特许经营权的公用事业债券等,为居民提供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匹配较好的投资产品。

(5)进一步完善结售汇制度,适当放松汇率的浮动范围。当前,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我国还是利大于弊。但是,应充分利用国际收支形势良好、外汇储备规模快速扩大的有利条件,着手考虑对现行钉住汇率制度进行调整,适当放松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以缓解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同时,要继续完善结售汇制度,进一步扩大企业意愿结售汇的范围,使更多外贸企业保留现汇帐户,以缓解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

(6)高度重视银政合作中无抵押授信额度过大的风险问题。针对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不到位导致的放贷无序竞争的实际情况,建议银监会下半年对当前银政合作中无抵押授信额度过大的风险问题进行专项检查监控,及时出台相关控制措施,制止地方政府利用银行资金盲目开发土地的行为,防范出现新的信贷风险。

3、进一步放开社会投资领域,严格控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下半年可在分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调整投资结构的分类指导意见,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低档次、重污染、高能耗、高水耗、市场饱和、地方保护性投资项目和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运用经济、行政手段坚决控制,金融机构切断资金供应渠道,土地管理部门停止土地供应,环保部门加强环保标准审查监督。投资主管部门要主动发布在建投资项目信息,引导投资方向。控制不合理投资可以保护社会投资的长远积极性,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结构。

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尽快出台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向民间资本开放过去由国有经济垄断的投资领域,鼓励和引导国内社会投资以多种方式,参与经营性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项目建设。可转让部分收费公路及桥梁、港口、电厂、轨道交通、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股权、经营权,收回一部分前期国债投资,以投入新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对制造业中提升产业结构、技术进步明显、有利于促进就业、市场前景广阔的投资项目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融资方式创新,扩大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同时,加快国债项目实施进度,适当调整国债使用方向,国债和预算内投资要加大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继续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扩大就业、西部开发等方面的项目给予倾斜,加大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

中国经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