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参数水质测定仪在长期使用中,常因环境、操作或部件老化出现各类故障。快速定位问题并针对性解决,是保障监测连续性的关键。以下是三类典型故障的成因分析与排查逻辑。
一、测量值“失真”:数据偏离真实值的困境
现象:仪器显示的pH值为9.5(实际水体应为7.0左右),或溶解氧读数持续为0mg/L。
可能原因:
①电极污染或老化——pH电极敏感膜被油脂、蛋白质覆盖,或内部电解液干涸;溶解氧膜破损导致氧气无法渗透。
②校准失效——校准液过期(如pH缓冲液存放超3个月)、校准步骤错误(如未进行两点校准)。
③传感器故障——电导率电极结垢(长期检测高硬度水样),导致电阻测量异常。
排查步骤:首先检查电极外观,用软布蘸取稀盐酸(1%)轻擦pH电极敏感膜,溶解氧探头用清水冲洗后观察膜是否完整;其次验证校准过程,重新用新鲜标准液校准并记录斜率(pH电极斜率正常值应为-56~60mV/pH);若问题仍存在,更换备用传感器对比测试。
二、仪器“无响应”:开机异常或功能失效
现象:按下电源键无任何显示,或触摸屏可操作但无数据输出。
可能原因:
①电源问题——电池电量耗尽(便携式仪器)、电源适配器接触不良(台式机)或保险丝熔断。
②电路故障——主板电容老化、信号传输线松动(如传感器与主机的连接插头氧化)。
③软件异常——系统程序卡死或参数设置错误(如检测模式被误修改为“单参数”)。
排查步骤:第一步检查电源,用万用表测量适配器输出电压(通常为12V/24V),确认电池是否充满;第二步检查硬件连接,拔插传感器接口并用酒精棉清洁金属触点;第三步重启仪器,长按复位键恢复出厂设置,若仍无反应则联系厂家检测主板。
三、重复性差:同一样品多次测量结果波动大
现象:对同一瓶标准溶液连续检测5次,pH值分别为7.02、6.95、7.10、6.98、7.05(允许偏差应<0.05)。
可能原因:
①环境干扰——检测时未恒温(温度变化>2℃/min影响电导率测量),或附近有电磁设备(如电机)干扰信号。
②样品状态不稳定——检测挥发性有机物时未密封,或高悬浮物水样未充分混匀。
③操作不规范——进样量不足(如比色皿未装满)、检测前未等待仪器稳定(通常需预热30分钟)。
排查步骤:首先控制环境条件,将仪器置于25±1℃的恒温箱中,远离大型电器;其次规范样品处理,使用前摇匀水样并静置5分钟去除气泡;较后检查操作流程,确保每次进样量一致,待读数稳定后再记录数据。
多参数水质测定仪故障排查的核心是“由外及内、由简到繁”——先观察外观与基础条件,再逐步深入部件与系统。日常使用中养成记录故障现象的习惯(如时间、样品类型、操作步骤),能大幅提升问题定位效率。